第二百八十二章 商议-《穿越宋朝当太子》
第(2/3)页
司马光见此忙出言道:“官家有开拓进取的心是好的,但须知国虽大!好战必衰,官家还请三思!”
“请官家三思!”
一众文臣们纷纷附议道。
赵昕笑道:“众卿之意,朕明白,一个国家如果一直对外作战的话,那么这个国家的百姓必将疲乏,而君主屡次获得胜利便会生出骄傲之心,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乏的百姓,即便这个国家在强盛,终归会走向灭亡之路!”
“官家聪慧!身为人君,有此见识,实乃大宋之福!”
刑部尚书包拯上前说道。
“朕不是骄傲之君,亦不是好战之君,朕之所以发动战争就是为了消灭战争,而只有大陆一统,百姓们才能迎来永久的和平,古语有言:国虽大,好战必亡,忘战必衰。众卿的担心朕都懂,也能理解,卿们但请放心,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的话,朕是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的!”
赵昕一字一句的说道。
文彦博出言道:“官家!眼下大宋人困马疲,国力空虚,臣认为应该早点将如何治理夏国的政策定下来,如此一来,才能起到与民休养生息,恢复国力。”
赵昕又道:“刚才范尚书之言,想必在场的列位臣工都听了,从党项众部落之中再选出一个部落来扶持,以夷制夷,难保不会重蹈前车之鉴,古语有言:不谋一世者,不足谋万世,所以朕是不会在用前朝错误的政策来治理下过的!”
韩琦出言道:“官家既然有此意,臣以为应该将夏国百姓迁移一半到内地来,再从内地迁移一些百姓到夏国,如此一来,党项部族和我汉族混合同居,待时间一长,党项部落必将被同化,到那时就不分彼此了!”
韩琦的方法确实是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待游牧民族而采取的措施,但效果并不明显,牧民迁移到内地,需要重新去学习耕田,农民迁移到夏国,需要重新去学习放牧,耗时耗力,而且牧民和农民生活习性不同,必然生出嫌隙,到时候边疆不但不会安稳反而会生乱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