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章 茶官榷-《穿越宋朝当太子》
第(2/3)页
但将茶这一消耗品,收归国有就有些说不过去了。
后世市面上司空见惯的茶叶,从晚唐时开始被纳入官营,成为“茶官榷!”宋朝也继承了这一制度,不继承不行啊!因为老赵家的坑爹制度,每逢灾民四起,就选取精装编入禁军,如此一来,朝廷捉襟见肘,自然不肯放过茶这个获利不非的商品。
宋朝承晚唐、五代之制,在水陆交通便利的六个地方设立榷货务,即江陵府、汉阳军、蕲(qi)州,无为军、真州、海州,又在茶叶的主要产区淮南设有十三个山场,这六务十三场负责征购、储存、和批发。而开封设立的榷货务只负责批发。
在宋代,茶农们被称为“园户”,隶属于十三个茶场。官府每年会提前发放一些钱给园户,称为“本钱”,园户则按照官府配给的数额进行茶叶种植、采摘和加工。也就是说不是自己想种多少就种多少的,一切得由官府说了算。
而制作好后的成品茶,一部分作为茶租上缴给官府,剩下的则由六务十三场收购,不得卖于别人。在抵扣了本钱和茶息之后,园户们才能获得一定的收益,但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古代无论种植什么,基本上都是靠老天爷吃饭,一旦收成不好,园户们不但要如数偿还本钱外,缺额部分的茶息也要照付不误。
六务十三场完成收购之后,再将这些茶叶转手批发给各地的茶商,最后在大宋各路销售。但茶商并不能随随便便地购买茶叶,而是先要到榷货务缴纳现钱或者金帛,换取类似“盐引”的“茶引!”也就是今天的提货单,随后才能到六务十三场批发茶叶。
官府就相当于一级代理,垄断了定价权和经营权,不允许茶商与园户直接交易,而二级代理,茶商们可以自主定价、自主经营。
宋朝太宗和真宗时,对茶官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但最终都未能改变其国家垄断的性质。
站在官府的角度来讲,官府作为一级代理商,能获取绝大部分的利润,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,但由于官府干预过多,茶叶市场的活力不足。
首先,园户未能完成官府派给的种植任务的话,茶息却还是要照付的,如此一来,搞得一些园户入不敷出,只能靠“贴田卖屋”来抵偿,无疑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和从业风险,
其次茶商们和官府做生意往往会处于劣势,为了得到新茶,就得到处巴结送礼,而且官府每年都会根据市场来调节茶的价格,大头都被官府拿走了,剩下的利润又太薄了,所以茶商们缺乏积极性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