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抠像基本都在抠人。 两者各有优劣,绿色适用性更高。 国内基本上都是绿幕,因为蓝幕对灯光的要求更高,另外蓝幕不适合搞白天的外景。 而绿色背景能够与阳光、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,使得合成更加自然。 更符合国内磨皮滤镜的需求。 而科幻电影更适合蓝幕。 蓝幕适合拍摄一些特定场景,比如带有科技感、未来感的画面,蓝色的基调可以更好地营造出神秘的氛围。 此外,当电影中有大量夜景或者暗色调场景时,蓝幕可能会更合适,因为蓝色在较暗的环境中相对不那么突兀,能够更好地与画面融合。 李明洋来到一张电脑桌前,一边拿着分镜稿想象着场景,一边查看动态预演。 动态预演中的场景、人物一般是由Maya来制作。 一些场面性的复杂动作,难以操作的镜头,都会提前做好动态预演,以便于大家在拍摄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。 在预演中,连实拍和CG的光照方向、物理时间、后期绿幕、设备场地、场地方向等详细因素都做出了规定。 将拍摄中面临的问题无限的逼近,最大明确化。 动态预演和面部捕捉,动态捕捉,好莱坞已经有一套系统的流程。 而国内似乎还没有形成体系,用的公司很少。 李明洋本想用动态预演搞电影场景设计,公司上下竟无一人懂的,只能从国外请人教,一群人跟着学。 搞得很一般,不如分镜稿。 李明洋脑子里是有一套成熟的国内影视工业化体系,然而等他开始推进的时候。 那可太糟心了,要么没人会,要么没人懂,全都要从头来。 好莱坞工业电影,可不是简单的靠电脑搞特效那么简单。 他涉及到实拍和CG结合技术,数据模型,概念设计、实物模型制作,CG特效制作等等等…… “没法用啊……” 李明洋摇了摇头,坐回监视器后面,开始指挥拍摄。 绿幕拍摄,场景内的东西越少,对演员,对整个剧组的要求就越高。 你的名字是分镜超神,考验的是导演对镜头的把控。 有分镜稿就能事半功倍。 而魔女是动作和特效相结合,演员自己要有想象力才行! 李明洋挺担心刘师师的状态,怕她分不清东南西北。 谁知道开拍的时候,李明洋发现刘师师非常适应绿幕拍摄,就连动作都变得快了起来。 又快又准! 平时拍戏,对不上焦,跟瞎子似的。 和空气对打,打的竟然非常有章法,眼神都凌厉了。 这是负负得正吗? (本章完) 第(3/3)页